图/文 刘建维/伍佳佳 湖北日报网出品
武汉的冬夜寒气逼人,就在大多数人准备或者已经进入梦乡时,有一个地方却忙碌依旧——医院急诊室。
说起急诊室,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便是电视剧里惊心动魄的抢救镜头。但在现实中,急诊室进行的更多是琐碎的救治。这里的医生护士,脚下如踩“风火轮”,同时间赛跑,尽己之力,缓解病患苦痛。
宋小兵是中南医院急诊室的副主任医师,今年是他在急诊科工作的第12个年头。作为“老腊肉”,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快节奏。从晚上九点到凌晨1点,他接诊了10多位病患。有头部外伤,下肢感染,手指外伤等。
宋小兵有个7岁的儿子,妻子又怀了二胎即将分娩。他最大的遗憾,是没办法照顾家人。他说,医护人员与患者是天然的同盟关系,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患者、家属不要把患病这件事怪罪到医生身上。医者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求回报,只求理解和尊重。
急诊室里永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医生护士的冷静沉着。在急诊室的分诊台,90后男护士王威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面对聚拢而来的就诊病患,他及时引导到对应的科室。需要基础诊断的,及时测体温、量血压。分诊台忙完,还要赶到输液室帮忙输液。
王威2013年毕业后,考入厦门第一人民医院,随后到台湾医院做麻醉工作2年。因为老家在湖北,毅然回乡。在中南医院急诊科工作1年多,他最大的体会就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就是专业要过硬。只有专业过硬,才能第一时间提供为患者专业的救治,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理解和爱戴。
蹲守在急诊室2个大通宵,采访了不同的医生、护士,发现每一个选择从医的人,背后都大抵有一段故事。或是出生在杏林世家,或者是为了减轻家里亲人的病痛,或者是有悬壶济世的理想追求。他们如此忙碌却不觉辛苦,只是希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
凌晨的急诊室,异常安静,走廊上的凉风往裤腿里钻。新的患者通过120急救车被送进来,值班的医生护士,依旧来回在抢救室、病房、输液室跑。
我问王威,你后悔来急诊科么?他正准备回答,又来了急诊的病人。此时,时钟停留在凌晨2:23分。
而此时,急诊中心门口的救护车又呼啸而出,闪烁的灯光和清脆的鸣笛,渐渐消失在暗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