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刘建维/高梦格 湖北日报网出品
上古的人造字,斤代表木工手中的工具,一个匠字表明手艺人要时时刻刻用背篓带着他的工具。若一个手艺人做事的时候不仅使用手里的这把工具,更将心投入其中,精雕细琢,追求完美,我们便可说他拥有着工匠精神。
“来到鹦鹉洲,一个好码头;日晒黄金夜不收,遍地杉树和楠竹……”刘泥巴就成长在这曲三棒鼓所形容的繁华土地上,手艺世家出生的他打幼时起就常常跟在箍匠父亲身后,学习和打箍有关的技艺。
如果只是简单的将父亲的手艺保留下去,刘泥巴大概只会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箍匠,如今,他通过努力将自己的技法提升,成为全世界唯一掌握圆木微缩技艺的艺匠,同时还通过自学掌握了剪纸和花灯的技艺。就像刘泥巴自己所说,自己和父亲,虽然技艺是一样的,但父亲做的是实用品,而自己做的是收藏品。这当中的变化,大抵就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工匠之心。
这颗工匠之心,同样给予他灵感。在这位70岁高龄的老人眼里,这么多年,灵感的来源主要在于勤。勤于手,手传于心,再传入神,将自己的全部感情投入一件作品,不断尝试。中间难免有失败,但忍不住还是要挑战。
除了自己的孩子,刘泥巴并没有收徒,并不是所谓手艺不可外传,而是因为严格。技艺的研习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将圆木家具用微缩形式留存,需要严谨计算和严丝合缝的制作手法,哪怕只是一个微缩圆木桶也是由深浅二色木板拼插构成的。剪纸虽看似简单,原材料不过是一张纸、一双手加上简单的工具,可一份剪纸作品却需要大约六天时间。
传授手艺的同时,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也在师徒的交流之间传递,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然而,在他看来,现在的人都太浮躁了,许多人不过是想快速的学好手艺拿去赚钱,这些不过是模仿者。他希望的传承者,是纯粹而专注于技术上,注重每一个作品的品质与灵魂,并有一天超越自己的人。
采访的最后,刘泥巴和记者表露了自己对与传统手艺消失的担心。他说要趁着眼睛和身体都还好,再把汉阳剪纸和花灯技术多多提升,等有一天他做不动了,就把这些技艺,特别是圆木家具的工艺都出一本书记录下来,让后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