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刘建维/詹蔷 湖北日报网出品
长江大桥平湖门一带,民主路的街边公园,是老年人的天堂,放眼望去都是白发族。
两个戏班子——黄鹤楼和金英楚剧团在这里扎下根,专门给老人唱戏。
实际上,8年前这里一度有四五家民间楚剧团流动演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激烈。他们争夺的观众,全是老年人。
到这里看戏,全免费,连茶水瓜子都无偿提供。八九十平的狭窄戏场,摆放着一张旧沙发、四十多个塑料凳。戏未开锣,老早就坐满,十分火爆。
几个贴好云鬓、梳妆得当的演员,穿梭于观众之间,拉老人们入座。不时斟茶倒水、递上香烟瓜子糖,拉着手亲热地唠家常。
民间的草台班子,为啥服务这么贴心?一切源自"打彩"!
戏台前的长条凳摆着几个家常菜篓子。唱戏到了浓烈之时,叫好声、喝彩声不断,不少老人起身往塑料篓子里丢钱。二十块、五十块最常见,其中竟还有不少红色的百元大钞。
不一会,三四个篓子就装满了,坐在戏台一侧的班主赶紧换上几个空篓,继续装钱。记者在一旁看得是目瞪口呆。
金英楚剧团的团长王春英是老人心目中的名角,她一曲唱罢,钱篓子"更新"最快,其中不少是崭新的红票票。
一天下来,剧团赚得钞票满钵。
过去楚剧演出有扔钱"打彩"的习俗,多为同情戏中人物,都是小打小闹。但是在这里,有些银发族"打彩"出手之阔绰,更像是网友给当红主播"打赏"。
戏迷王姐一个月要花将近2000块钱"打彩",几乎是她养老金的全部
胡爹是"打大彩"的代表人物。每次来听楚剧,胡爹都会揣着厚厚一沓百元钞票,众演员都热情地围着他,递烟、倒茶、剥水果。有一天唱《七仙女》,扔了1500块。他自称"一年下来要花个五万多块"。
胡爹还认了剧团台柱子王春霞做"干女儿",经常送些洗发水、护肤品等生活用品。
一头银发的田妈是演员们的"干妈",出手也极为大方。她自己无儿无女,演员们说她"喜欢把钱拿出来撒,希望别人喊她个娘"。
其实,这些所谓的"干女儿",最年轻也有近五十岁了。多数来自黄冈、孝感等地的县剧团,"唱、念、做、打"皆有当年专业演出的影子。
演出间隙,演员们走下台来,一声声"干爹""干妈"带着戏曲特有的婉转腔调,喊得老人们喜笑颜开,乐乐呵呵掏钱"打彩"。
"打大彩"多半是有闲钱的老人,还有不少老楚剧迷每天来平湖门附近"蹭蹭戏"。
"他们(演员)不会来倒茶,晓得我们没钱。但也不会赶人,多少给他们凑人气了撒。"83岁的徐爹爹住在南湖,他和老伴每天辗转几趟公交过来玩。
他说,在家无聊寂寞,还不如免费听听戏,图个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