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外景(2014年5月4日摄)。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焦桐默默守护着兰考,曾经的逃荒者变成了树下纳凉休闲的民众,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游客在兰考县“焦桐”纪念地参观(2011年11月7日摄)。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焦桐默默守护着兰考,曾经的逃荒者变成了树下纳凉休闲的民众,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自1971年起,河南兰考农民魏善民照顾了“焦桐”足足50年(资料照片)。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焦桐默默守护着兰考,曾经的逃荒者变成了树下纳凉休闲的民众,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新华社发
焦裕禄在泡桐前的留影(资料照片)。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焦桐默默守护着兰考,曾经的逃荒者变成了树下纳凉休闲的民众,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新华社发(刘俊生摄)
跨越半个多世纪,焦裕禄当年种下的“焦桐”依然枝繁叶茂(资料照片)。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焦桐默默守护着兰考,曾经的逃荒者变成了树下纳凉休闲的民众,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新华社发
3月2日,焦裕禄纪念园干部张继焦(右一)在兰考县展览馆为参观者讲述焦裕禄的故事。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焦桐默默守护着兰考,曾经的逃荒者变成了树下纳凉休闲的民众,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3月2日,参观者在兰考县展览馆参观。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焦桐默默守护着兰考,曾经的逃荒者变成了树下纳凉休闲的民众,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3月2日,参观者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参观。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焦桐默默守护着兰考,曾经的逃荒者变成了树下纳凉休闲的民众,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3月2日,参观者在兰考县展览馆内参观。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
50余年间,焦桐默默守护着兰考,曾经的逃荒者变成了树下纳凉休闲的民众,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