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复旦大学科研人员展示用于编织的发光纤维。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主刊。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3月10日拍摄的用于编织的发光纤维。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主刊。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3月10日拍摄的用于编织的发光纤维。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主刊。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用于编织的发光纤维;右图为:用于编织的发光纤维在通电后发光(3月10日摄)。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主刊。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3月10日,复旦大学科研人员展示衣服上用发光纤维绣制的“复旦大学”标志,接通电源后,图案发出明亮蓝光。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主刊。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3月10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左二)和研究团队成员在一起。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主刊。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3月10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在介绍研究成果。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主刊。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