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管护员在草海胡叶林候鸟夜栖息地巡护。
冬末春初,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迎来候鸟越冬高峰。登高远眺,水域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的草海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在此越冬的黑颈鹤、灰鹤、斑头雁等候鸟成群结队,或在水上追逐嬉戏,或在低空飞舞啼鸣,让这片美丽的高原湿地充满勃勃生机。
草海自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鸟类管护员从最初的15人增加到现在的60人。他们多是草海周边的村民,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多岁的老管护员,他们对草海周边的环境和鸟类习性较为熟悉,便于开展管护工作。
候鸟越冬季节是管护员最忙碌的时候,天刚蒙蒙亮,管护员就要下草海观测鸟类活动情况,监测鸟类数量,给鸟儿们投食,还得劝导冒然闯入候鸟栖息地的游客或摄影爱好者。
冬去春来,十年如一日,越冬候鸟来了又走。一代一代的管护员接力守护着草海,守护着草海上的“高原精灵”。
位于云贵高原的草海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为数不多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于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是黑颈鹤等珍稀鸟类越冬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草海综合治理和湿地修复,每年前来越冬的各种鸟类超10万只。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月3日,管护员马敏店在草海温家屯候鸟夜栖息地观测候鸟活动情况。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月2日,管护员在草海胡叶林候鸟夜栖息地观测鸟类活动情况。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月2日,草海管护大队四中队长赵国平准备为候鸟投食所用的玉米。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月2日,管护员在草海胡叶林候鸟夜栖息地投食。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月3日,管护员马敏店在草海温家屯候鸟夜栖息地投食。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月2日,草海管护大队四中队长赵国平在胡叶林管理站为因伤病收治的鸟类清扫笼舍。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月2日,管护员在草海胡叶林候鸟夜栖息地修整铁丝网围栏。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月2日晚上,草海管护大队四中队长赵国平在胡叶林管理站里填写巡护情况。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是2月3日在贵州草海保护区胡叶林核心区拍摄的越冬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是2月3日在贵州草海保护区胡叶林核心区拍摄的越冬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是2月3日在贵州草海保护区胡叶林核心区拍摄的越冬斑头雁。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管护员马敏店在草海温家屯候鸟夜栖息地投食(2014年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管护员马敏店(左)和臧尔军(2017年3月去世)一起用牛车托运给越冬候鸟投食用的玉米(2014年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老管护员臧尔军(2017年3月去世)在寒冬撑船入草海给候鸟投食(2015年1月10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候鸟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叶林核心区上空飞翔(2012年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