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祈福纳祥 趋吉避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年画保护成果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滑县木版年画发源于豫北平原、黄河故道,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滑县木版年画产生自明代中期,至清代、民国发展至鼎盛,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埋没民间无人知晓,直到2006年才被重新发现。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为展出的滑县木版年画。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12月30日,“祈福纳祥 趋吉避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年画保护成果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滑县木版年画发源于豫北平原、黄河故道,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滑县木版年画产生自明代中期,至清代、民国发展至鼎盛,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埋没民间无人知晓,直到2006年才被重新发现。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为豫剧演员观看滑县木版年画老字号同盛合第27代传承人韩丙赟现场制作木版年画。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12月30日,“祈福纳祥 趋吉避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年画保护成果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滑县木版年画发源于豫北平原、黄河故道,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滑县木版年画产生自明代中期,至清代、民国发展至鼎盛,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埋没民间无人知晓,直到2006年才被重新发现。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为滑县木版年画老字号同盛合第27代传承人韩丙赟现场制作木版年画。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12月30日,“祈福纳祥 趋吉避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年画保护成果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滑县木版年画发源于豫北平原、黄河故道,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滑县木版年画产生自明代中期,至清代、民国发展至鼎盛,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埋没民间无人知晓,直到2006年才被重新发现。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