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参观者观看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内的牢房。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一名参观者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观看展览。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拍摄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内一间当时关押人员的卧室。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两名参观者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参观。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参观者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观看展览。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拍摄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内的一间牢房。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拍摄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内的铁丝网。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两名参观者经过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墙内铁丝网旁竖立的警示当时关押人员的告示牌。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拍摄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内的苏军解放纪念碑。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拍摄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入口处带有“劳动带来自由”字样的铁门。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小城奥拉宁堡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遗址,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遗址纪念馆副馆长阿斯特丽德·莱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参观者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参观。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两名参观者经过铁门进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拍摄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遗址纪念馆入口处。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拍摄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营区入口处的门楼。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这是8月27日,在德国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参观者经过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遗址纪念馆的入口处。 柏林以北的小城奥拉宁堡有一片空地,四周的水泥高墙和铁丝网隔绝了大自然的生机。空地入口铁门上的“劳动带来自由”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座集中营。这里就是萨克森豪森,距离首都柏林最近的集中营。1936年到1945年,共有22万人被关押在此,10万人遇害。75年前,苏联红军解放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之后这里成为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纳粹德国罪行的铁证。 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