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2021湖北“护苗·绿书签”公益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荆楚网第一视角带你逛斗鱼嘉年华
三峡纤夫再现秭归新滩
第45届武汉渡江节抢渡赛男女冠军出炉 去年女子冠军牛潇潇再次夺冠
12岁"屈原后人"能背800首诗词 文武双全
《最好的我们》拍出“最好的武汉”
1/4
图/楚天都市报记者 萧颢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 周治涛树有两次生命,一次枝繁叶茂,一次是它干枯的根——被展示出来。5年前,卖了半辈子灯具的童长文,偶然进入了树的生命。从京山到神农架,从福建到安徽,他的足迹越走越远。在安徽祁门,除了采挖收购,他还拜师当地木工学根雕手艺。找树根的工作,有点像猎人搜寻心仪的猎物。在土里、岩石缝里,树根很多,但找到与众不同的并不容易。发挥想象力,有的树根像动物,有的树根像人物。但更多的时候,树根就是树根。“我们需要换一个视角。”童长文说。有的树根抱着石头生长,直至融为一体。有的树根断处长出树瘤,记录着沧桑。有的树根被虫子噬咬一空,仍留下外壳和最后的坚强。根艺之美,“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巧加搭配,自成一格。不少大学教授,建筑老板,陶艺、茶艺名师慕名而来。童长文的树根,成为大家的抢手货。年少时离开老家福建永定,为商多年,早已心性笃定。如今,44岁的童长文在武汉有自己的根艺工坊、展示门店。挖树根、雕树根之余,他更喜欢花一点时间思考:只有乱石绝壁上,树根才虬髯苍劲。这是树根的精神。不忘根本,一脉相承。这是树根的伦理。浑然天成,返璞归真。这是树根的文化。在都市生活中,有太多工业产品瓜分我们的时间。但童长文总会抽空,和朋友们相聚——一起触摸树根的纹理,触摸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