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现场人气火爆
导师团获聘
简历诊断受到求职者追捧
就业市场鱼龙混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就业信息不精准,岗位需求不平衡,专业不匹配……就业问题已成为梗阻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一道坎。为此,洪山区与高校、企业携手,成立“大学之城”就业服务联盟,帮助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联盟采取区校企三方联动的合作模式,整合辖区高校(就业办)和有资质、有诚信、有实力的专业化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服务,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自去年9月成立至今,洪山区已依托联盟举办专场招聘会17场,留住大学生逾3.3万人。
团队扩容:就业服务联盟添加生力军
洪山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之城”就业服务联盟提供求职招聘、人才培养、就业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服务,凸显“全链条”特色:
就业服务专员集中推荐高薪实习岗位,精选展示优质兼职机会,并定期举办留汉政策宣讲会,邀请政府专业人士宣讲大学生落户安居和创业就业方面政策;大学秋招、春招期间,举办线下专业化招聘会,开拓线上自主招聘渠道,组织优秀企业面向学生现场推介,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求职就业服务;推进校企合作,将专业对口的求职者纳入“订单式”培养计划,引导大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进入工作状态、熟悉基础业务,实现“毕业即就业”。此外,就业服务联盟还适时组织经验交流分享会,在成员单位之间推介、宣传、分享就业指导方面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
“很多学生抱怨招聘机会太少,招聘渠道太窄,之前学校自己开展了几次大型招聘会,效果并不好。就业服务联盟实现了高校与企业无缝对接,缓解了学校就业压力。”作为首批加盟的高校,武汉工程大学负责人欣慰地说。
随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等3所院校和2家合作单位的加入,“大学之城”就业服务联盟更加壮大,目前已有25所高校,1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就业服务联盟,今年洪山将举办40场以上大学生留汉招聘、技能培训等活动,让更多企业和大学毕业生都能精准找到“对象”。
配备导师团队:为毕业生解三大困惑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找准就业方向?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活动当天,“大学之城”就业服务联盟导师团正式成立,10位经验丰富的就业导师与求职学子面对面沟通,现场为大家解惑支招。
“我不想只做一个单纯画图的人,不想以后被人工智能取代。”谈及未来,武汉理工大学大三学生王妍面露担忧。她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就业面偏窄,以后只能进车企,工作程式化,会很单调;而自己又是一个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人,希望在本职工作之外,能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
面对王妍的就业困惑,武汉仕达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监程婧建议她跳出来看问题:“择业方向基于你对未来的期待,未来画面感越清晰,越有助于现在的决定和选择。当下最重要的是不断给自己增值,当你真正有话语权时,再来做取舍。”在她的耐心劝说下,王妍慢慢展露笑颜。
据了解,就业导师团首批受聘导师有30人,包括高校创业学院院长、孵化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投资机构负责人、咨询机构负责人、人力资源机构负责人等,阵容堪称“豪华”。该导师团将为大学生就业求职进行指导,对创业项目进行会诊,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创业讲座,并提供职业规划、见习实训、就业上岗等服务。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首任院长赵北平说,大学生在就业上表现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就业方向,很盲目。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职业认知,对自己适合什么行业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在择业、求职时非常迷茫。
在赵北平看来,就业导师不只是传授应聘技巧,更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在指导时,我会从5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职业定位:个人职业特质、社会行业需求、所学专业、个人和家庭的社会资源以及个人的一些特殊情况。通过这5个维度的交集点,确定比较适合该学生的职业选择。”
整合服务资源:志愿者提供简历诊断
“标题不用写‘个人简历’,联系电话最好采用344格式,QQ邮箱太私人了不建议使用,实习经历推荐用倒序方式展示……”招聘会现场,“简历诊断”专区人头攒动,2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志愿者免费为求职学生分析简历,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
“求职意向是整个简历最核心的内容,自我评价最能展现个人特点,但在你的简历中这两个部分的内容都没有。”浏览简历数秒内,杨文涛便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面对一脸困惑的求职者,他耐心地解释:“自我评价建议采用20%的形容加80%的阐述,比如你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就可以在后面补充实习期间经常加班的经历。简历中多用数字描述,看起来更具说服力。”
据了解,求职意向不明确,没有突出与求职意向相关的自身优势是求职者简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写出一份好的简历,拥有一份更完美的“职场开门卡”困扰着所有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前来应聘的王艳同学表示,经过志愿者的诊断,她的简历从排版到结构都有问题,“以前写简历从没考虑过什么内容是HR感兴趣的,通过这次诊断,不仅发现了问题,还知道了如何用STAR法则(情景+任务+行动+结果)写实习经历,收获很大。”
据悉,在地大,像杨文涛这样免费为求职毕业生做简历诊断的志愿者共有58人,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团队经常邀请资深人力资源顾问和职场经验丰富的校友开展简历制作培训,让志愿服务更专业。本次活动是地大志愿者首次为外校学生做简历诊断,未来他们将走进辖区其他高校,为更多求职毕业生提供服务。
策划:廖红艳张文涛
撰文:方历娇龙京陶可祎张宾杜微波
赵鑫王静邓洲汪万军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