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图片频道 > 图片国内

城市里的菜篮子:“现代江湖”里的烟火故事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7日10:36 来源: 新华网

篆新农贸市场,对云南人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这里,蔬菜、水果、生鲜、肉类、熟食等应有尽有。从1988年投入使用至今,这个市场依然朝气蓬勃,热闹非凡。

篆新的每一天都是新鲜而富有生机的,这里有碧绿健康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鱼鲜、香气扑鼻的瓜果和新鲜肥硕的鸡鸭,这些琐碎的粮食和蔬菜,成为平淡生活里一束温柔的光。

而那些在菜市场里往来挑选的人们,以及在摊位前“耕耘”的摊主,他们的表情和故事也给菜市场建构起更加丰富立体的轮廓。在菜市场这个小小的“江湖”里,这些人又会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老家在云南宣威的鲍师傅两口子租用着两个铺面大的摊位。丈夫主要照料生意,妻子在一旁处理玉米上多余的包叶。他们有一个儿子,正在昆明念小学。每天将儿子送到学校后,夫妻二人就赶到篆新农贸市场开始一天的工作。鲍师傅说,为了让儿子好好念书,辛苦几年也是值得的。

小黄从重庆和家人一起来到云南打工,二十多岁的她熟练地将送来的胡萝卜堆上自家的摊位。她说因为云南的气候好,胡萝卜、辣椒一年四季都常有,而且质量也很好。

小黄来云南两年多了,每天天刚擦亮就来卖菜,“我挺喜欢的,而且想卖什么菜就卖什么,也挺开心。”

杨大姐是大理洱源人,她卖的是自家制作的乳扇和羊奶乳饼,积攒了不少老顾客。杨大姐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去接货,新鲜制作的乳扇乳饼先用卡车从大理运到昆明,再经过杨大姐的手递到不同的顾客手中。佩戴着民族头饰的她笑着说:“这个是我们白族的特色头饰,我每天都戴着,再早两年,我还要穿着全套的民族服饰来呢!”

这一对福建夫妇在云南做生意有十多年了,卖的是云南新平的酱菜,丈夫打点着铺面,妻子和顾客交谈着。他们的口音没有因为十多年的异乡生活而改变,对面是说着云南方言的顾客,他们则用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回答,二者你来我往,有时候还要互相多交流几个回合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四川人老陶在菜市场里也穿着一身西装。他是专卖菌子的批发商,凌晨两点就到昆明关上的菌子批发市场挑选当天需要的货物,现在还没到云南菌子“爆发”的时期,但春天的羊肚菌、白参、小鸡枞等菌类也能卖出好价格。

李姐的老家在云南曲靖,多年的经验让她练出了一手“独门秘籍”:拎起一只武定土鸡掂量掂量就能将重量估计得差不多,顾客想要的大小也能准确挑中。李姐说,她卖的是正宗武定土鸡,半夜一两点就要去供货商那里挑选,接近中午时分所有货物就都能卖完,说明自己的摊位还是很得顾客欢心的。

赵阿姨的儿子也在这里摆摊,他的“招牌”是时令性水果。现在是春天的末尾,摊位上还有桑葚和羊奶果,他说这两种水果还有一个多月就下市了,到了夏天他就再选择其他时令水果来市场上卖:“时令水果嘛,新鲜,好吃!”

这家面店兼做干面和鲜面,龚阿姨是白天看店的负责人。这活计很辛苦,龚阿姨说,家里有5个人,凌晨的时候兄弟在店里做面,五六点的时候就得把面给面馆送过去,白天的时候再在市场里零售一些,白天黑夜都不停歇的干活儿。“重庆的面有名,好吃,到哪里都受欢迎。”

城市里的菜市场,表面挂着的是吃穿用度的日常,内里溢满了五光十色的人之常情、热闹、市井,有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无论是前来挑选的顾客,还是日夜劳作的摊主,都在这里成为生活的一份子。新华网 丁凝/摄 胡安琪/文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