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项目《金渡花席编织技艺》传承传播进乡村

省级非遗项目《金渡花席编织技艺》传承传播进乡村

发布时间:2024-04-18 09:57:50    来源:资讯

近日,“省级非遗项目《金渡花席编织技艺》传承传播进乡村”活动在莲塘镇官塘村举行。活动当天,省级非遗项目《金渡花席编织技艺》传承基地省级传承人莫伟祥、何冠醒受邀现场为村民开展非遗传习、展示活动,并手把手教学,场面十分温暖感人。

此次“省级非遗项目《金渡花席编织技艺》传承传播进乡村”活动,非遗传承人把花席的新编织法和编织花席的改良进行了精彩讲解,并展示了新式花席产品,让当地村民大开眼界。

来参加活动的村民们纷纷表示,希望这种活动常开展,让大家得到切切实实花席编织能力的提高。一位近八十岁的老奶奶说,“几十年的了,一直在编一直在编,却不知道花席可以编出这么多花样,真是大开眼界了”。

当天,官塘村组织了17名妇女编织能手参加竞技,中青年龄层次中,上到八十岁的老奶奶,下到30几岁的年轻妇人,只见妯娌们围坐在村中祠堂门口在谈笑中快速的进行熟练的编织。

活动的开展,在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感受瑰丽多彩的非遗文化,增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推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让非遗等传统文化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何冠醒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渡花席编织技艺”省级传承人、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肇庆市民间工艺大师、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副会长、肇庆市端州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966年11月出生于广东高要。1988年毕业于肇庆师专美术系,从事美术教育工作;2000年至2003年在广东教育学院专升本学习。2007年至2016年,曾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举办的漆画高研班学习。在艺术教育和创作两方面以关注地方人文、弘扬本土文化为主要方向,以当地风景、风情、风物为题材,捕捉本市风景名胜入画;生活的环境,生活的经历和感受,成为创作的源泉。在教育实践中创新开发了金渡花席的编织技法和教材教法,形成了个人的风格。以版画、漆画、水彩和编织为主要创作体载。创作的作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展览有二十多项,被国内多家美术馆收藏。2019年撰写了著作《金渡花席编织技艺及教程》,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何冠醒入选国家级论文、作品展览并获奖情况:2002年,撰写论文——《仿草席编织的纸条编织》,在全国惟一国家级美术教育期刊《中国美术教育》上发表;2004年,撰写论文——《师生同雕刻,砚艺竞高低》,在全国惟一国家级美术教育期刊《中国美术教育》上发表;2004年,撰写论文——《融地方工艺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获教育部颁发的第四届全国优秀美术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2007年,漆画作品——《金色的阳光》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厦门2007中国漆画展》。2009年,漆画作品——《西江晨曲》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放飞心灵,成就未来”——《首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2009年,教学课例——《仿草席编织的纸条编织》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放飞心灵,成就未来”——《首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2011年,漆画——《竞越空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1中国(厦门)漆画展》;2012年,漆画——《童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漆画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2013年,漆画——《童年趣事》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2021年,漆画——《守》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厦门)漆画展》。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 王会